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 学 时:128学时 讲课学时:128学时
总 学 分:8学分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 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对象:大学一、二年级全校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
参考教材:林少娜,郑李茹主编.《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9年.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武术课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子课程之一。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捕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发展变化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宗教意识、民族精神、民族风俗、民族艺术、伦理道德等的渗透与影响,其不仅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而且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一个特定的角度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智慧,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其既具有强身健体、自卫御敌、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又具备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鲜明特点。
(二)课程的目的
武术课以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创造力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较熟练武术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使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课程的任务
通过武术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
使学生了解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勤奋刻苦、果敢顽强、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及自律能力,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
教学内容:(1)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方法和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与方法。(2)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及自我医务监督。(4)个人健身计划制定原则与方法及身体健康自我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1)对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认识和理解。(2)对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的理解。(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4)对个人健身计划制定原则与方法基本概念与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与方法对促进个人健身锻炼的实际意义。(2)如何在个人健身锻炼中依照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进行锻炼。(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的实际运用方法。(4)个人健身计划书写基本格式与及个性化的编写内容。
教学要求:理解
学时分配:8学时,每学期2学时。
2.专项理论
教学内容:武术运动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武术运动锻炼方法,一般身体素质和武术专项身体素质的锻炼要求。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自选剑、长拳基本技法,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将武术的育人功能融入课堂,突出武术课程术道合一的特色。
教学难点:在武术课程现有的发展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武术课程改革,以继承和发展为主线,更新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淡化武术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将武术课程建设成一门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与民族体育特点,符合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前沿性和体育教育基本规律、原则的课程。
教学要求:掌握、会正确操作。
学时分配:8学时,每学期2学时。
3.专项实践
A.基础班
教学内容:(1)基本技术: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术组合;太极拳、剑术、长拳基本技法。(2)基本套路:24式太极拳,青年长拳第三路及初级剑,太极拳竞赛套路。(3)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重点:太极拳、长拳的技术基本技术组合。
教学难点:太极拳基本技法的理解;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操作及应用。
学时分配:9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20学时;第2、4学期,每学期28学时。
B.提高班
教学内容:(1)基本技术: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术组合;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长拳基本技法。(2)基本套路:太极剑竞赛套路,32式太极剑,孙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扇。(3)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重点: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的基本技术组合。
教学难点:太极拳技术攻防含义的理解与运用;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操作及应用。
学时分配:9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20学时;第2、4学期,每学期28学时。
4.速度滑冰
教学内容:(1)速度滑冰简介、锻炼价值及其注意事项。(2)学穿冰鞋,滑冰基本站立姿势介绍,失掉重心后的自我保护。(3)滑冰小步走,左右脚蹬冰直线滑行,减速和停止基本技术,弯道滑冰技术。(4)速度滑冰完整技术(直道技术、弯道技术、起跑技术和冲刺技术)。
教学重点:速度滑冰直道技术、弯道技术、起跑技术和冲刺技术的掌握。
教学难点:直道技术与弯道技术的有效衔接。
教学要求:掌握、会正确操作。
学时分配:1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8学时。
(二)学时分配表
武术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学 年
|
一
|
二
|
学 期
|
1
|
2
|
3
|
4
|
基础理论
|
2
|
2
|
2
|
2
|
专项理论
|
2
|
2
|
2
|
2
|
专项实践
|
20
|
28
|
20
|
28
|
速度滑冰
|
8
|
|
8
|
|
合 计
|
32
|
32
|
32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