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 学时:128学时 讲课学时:128学时
总 学分:8学分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 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对象:大学一、二年级全校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
参考教材:林少娜,郑李茹主编.《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9年.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篮球课程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子课程之一。通过篮球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神经系统灵活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
1.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世界篮球运动和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篮球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规范的篮球运动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受益奠定基础。
3.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4.发掘大学生的体育才能,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适应大学生参加篮球比赛和交往的需要。
(三)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篮球运动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篮球运动最基本的专项运动技能;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学会利用篮球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
根据林少娜,郑李茹主编的《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1)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方法和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与方法。(2)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及自我医务监督。(4)个人健身计划制定原则与方法及身体健康自我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1)对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认识和理解。(2)对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的理解。(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4)对个人健身计划制定原则与方法基本概念与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与方法对促进个人健身锻炼的实际意义。(2)如何在个人健身锻炼中依照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进行锻炼。(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的实际运用方法。(4)个人健身计划书写基本格式与及个性化的编写内容。
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学时分配:8学时,每学期2学时。
2.专项理论
教学内容: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规则裁判法。
教学重点:篮球基本技能和篮球专项身体锻炼方法。
教学难点:篮球专项技能、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教学要求:掌握、能正确操作。
学时分配:8学时,每学期2学时。
3.专项实践:
分为篮球Ⅰ,篮球Ⅱ,篮球Ⅲ三个层次。
篮球Ⅰ(基础班):
(1)基本技术:
脚步移动、传接球、运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上篮。
(2)身体素质:
专项身体素质:速度、耐久力、力量、弹跳、灵敏、柔韧。
一般身体素质:50米往返跑、 立卧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
教学重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上篮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掌握篮球球性和基本功的能力,基本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操作及应用。
学时分配:9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20学时;第2、4学期,每学期28学时。
篮球Ⅱ(提高班):
(1)基本技术:
脚步移动、半场(全场)传接球、行进间变向运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进攻(防守)技战术。
(2)基本战术:
进攻战术:传切配合、二打一;介绍2-3进攻方法。
防守战术:一防二、介绍2-1-2区域联防。
(3)身体素质:
专项身体素质:速度、耐久力、力量、弹跳、灵敏、柔韧。
一般身体素质:50米往返跑、 立卧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
(4)教学比赛:
半场三打三(四打四)、全场五打五
教学重点:半场(全场)传接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进攻)防守技战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全场运、传接球的能力,掌握跳起投篮的动作要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操作及应用。
学时分配:9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20学时;第2、4学期,每学期28学时。
篮球Ⅲ(强化班):
(1)篮球综合技、战术训练:
半场(全场)传接球、综合运球、半场(全场)攻防技战术、综合投篮技术
(2)身体素质:
专项身体素质:速度、耐久力、力量、弹跳、灵敏、柔韧。
一般身体素质:50米往返跑、 立卧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
(3)教学比赛:
半场三打三(四打四)、全场五打五、班与班间对抗比赛
教学重点:半场(全场)攻防战术、综合投篮技术
教学难点:学生个人篮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篮球综合身体素质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操作及应用。
学时分配:9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20学时;第2、4学期,每学期28学时。
4.速度滑冰
教学内容:(1)速度滑冰简介、锻炼价值及其注意事项。(2)学穿冰鞋,滑冰基本站立姿势介绍,失掉重心后的自我保护。(3)滑冰小步走,左右脚蹬冰直线滑行,减速和停止基本技术,弯道滑冰技术。(4)速度滑冰完整技术(直道技术、弯道技术、起跑技术和冲刺技术)。
教学重点:速度滑冰直道技术、弯道技术、起跑技术和冲刺技术的掌握。
教学难点:直道技术与弯道技术的有效衔接。
教学要求:掌握、会正确操作。
学时分配:1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8学时。
(二)学时分配表
篮球球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学 年
|
一
|
二
|
学 期
|
1
|
2
|
3
|
4
|
基础理论
|
2
|
2
|
2
|
2
|
专项理论
|
2
|
2
|
2
|
2
|
专项实践
|
20
|
28
|
20
|
28
|
速度滑冰
|
8
|
|
8
|
|
合 计
|
32
|
32
|
32
|
32
|
|